学生族暑假整容潮调查:平台虚假点评贩卖焦虑,或涉违规广告

2023-08-08 16:01:04    来源:南方都市报

“毕业季,整容季”“早做早变美”“拼完成绩拼颜值”……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暑假,各大医院和医美机构迎来第一波学生“整形热”。近日“妈妈带高考结束女儿整容提升自信”“长沙学生族暑假扎堆整容”等多个相关话题也冲上热搜,引发广泛关注。

医美领域一直是虚假“种草”的重灾区,这些信息一旦对用户造成不良影响,后果非常严重。早在2021年11月,《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》(简称《指南》)就对九种情形予以重点打击,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制造“容貌焦虑”。

然而打开一些团购平台,部分医美机构通过博主种草等营销手段,过度鼓吹医美广告效果,制造容貌焦虑。在这些机构各种明示和暗示的鼓动下,整形低龄化愈演愈烈,未成年整容呈现出兴盛之势。


(资料图)

未成年人暑期扎堆整容

虚假点评变相贩卖焦虑

陈婷(化名)是广州一名高考生,为了让自己以精致的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,高考结束后割双眼皮和隆鼻,是她给自己立的暑假新目标。“平台里,不同机构推出的促销项目价格诱人、前后效果对比明显,平台客服也说很安全、恢复快、无风险。”

在各大平台浏览做完功课后,近日陈婷主动约上同学好友,组团去医美机构“提升颜值”。南都记者调查发现,和陈婷一样,许多未成年人面临不同程度的“容貌焦虑”,他们中很多是被“种草”平台的文案吸引。

“辣妹怎么能有小肚子”“每次做完(医美)都自信满满”“夏天到了当然要减脂瘦身”……打开更美等互联网平台,输入“医美”等关键词,各类整形医美营销笔记、种草广告令人目不暇接,许多面向“低龄求美者”的引导营销也密集出现在评论区,却很少提及手术背后的风险。

在某平台“变美狂暑季”专区里,隆鼻、抽脂、面部填充、隆下巴、削骨等各类美容整形推广测评、笔记随处可见,时刻暗示整容低风险、低门槛。

至于陈婷准备做的双眼皮手术,南都记者以高中生身份咨询数家医美机构,他们对该手术的描述基本是“没有风险”“非常安全”“几天就能恢复好”。

但在黑猫投诉平台,“求美”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。有的消费者做拉皮除皱填充手术,切完取出部分组织后,脸颊僵硬下垂凹陷,无法进食;有的消费者参与组团享半价光子嫩肤活动,结果成团20个人了,联系客服没人回复,退款至今未到账;有的消费者遇到非法医美贷,逾期3天利息上百元,还泄露隐私导致亲人、朋友电话被轰炸……

据悉,2021年11月后,医美广告监管也有了执法指南。《指南》对九种情形予以重点打击,包括违背社会良好风尚,制造“容貌焦虑”,将容貌不佳与“低能”“懒惰”“贫穷”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或者将容貌出众与“高素质”“勤奋”“成功”等积极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。

此外,宣传诊疗效果或者对诊疗的安全性、功效做保证性承诺;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、证明;对食品、保健食品、消毒产品、化妆品宣传与医疗美容相关的疾病治疗功能等,也属于官方重点打击情形。

种草笔记附带团购链接

评论区引导上门打美白针

为进一步维护广告市场秩序,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,推动互联网广告业持续健康发展,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》(简称《办法》),针对带有广告推销性质的知识介绍、体验分享、消费测评行为作出规范。

《办法》规定,除法律、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的情形外,通过知识介绍、体验分享、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,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,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“广告”,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。

然而南都记者发现,这些平台上多数博主种草笔记存在以消费体验分享、测评进行商品或服务推介的内容,且评价内容中附带了商家团购链接。

在更美app上,一则名为“我的变白历程”的帖子里,博主介绍自己通过注射美白针实现皮肤白皙的经历,下滑到评论区,面对有用户咨询“在哪可以买到正品”时,博主回复称“可以提供上门打美白针”,并引导消费者加微信联系。

(图片来源于更美app)

以患者名义发布“攻略”

未经广告审查机关审查

南都记者发现,这些平台上绝大多数博主的攻略、笔记,披着科普软文、消费评价的马甲,以患者名义发布“攻略”,为医疗效果做断言证明,不仅未经过广告审查机关审查,未取得有关审查证明,也违反《医疗广告管理办法》《广告法》相关规定。

陈婷回忆,自己做完医美手术后,机构也曾让她在网上发布好评,只要详细叙述自己的到院过程、整容前后对比,做出五星好评,就会额外赠送护肤礼盒作为报答,内含面膜、补水喷雾、水乳等。

一些医美机构还通过平台认证的账号,发布多则未标注《医疗广告审查证明》文号的广告内容,包含使用患者经过医疗美容的前后对比形象照片,宣称其可实施的“黄金超生炮”等医疗美容项目等。

“上述推介内容均未见有广告标,青少年很容易轻信,导致盲目跟风整容。”一位业内律师提醒,随着医美整形消费者日趋低龄化,医美平台更应承担责任,加强监管,主动提醒相关操作的潜在风险,避免身心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被畸形的审美观带偏。

数据显示,2000万的医美消费群体中,每100位就有64位“90后”,19位“00后”,也就是说“00后”占据了医美市场的19%。

据悉,《医疗广告管理办法》明确规定,医疗广告的表现形式不得利用患者、卫生技术人员、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团体、组织的名义、形象作证明。

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广告主、广告经营者、广告发布者情节严重,造成严重后果的,可以并处一至六个月暂停发布医疗广告,直至取消广告经营者、广告发布者的医疗广告经营和发布资格的处罚。

资深法规研究专家徐泽兵呼吁,各互联网平台切实负起监管责任,利用大数据监测技术等手段,加强平台内容审核。同时消费者要仔细甄别,避免被营销广告所诱导,切实做到理性消费、科学消费。当消费者遇到虚假夸大宣传时,可拨打12345、12315进行投诉举报,向违法违规的“互联网广告”坚决说“不”。

关键词:

X 关闭

X 关闭